close
如果你想創業、正在創業或是已經在經營公司了,
都建議看一下這本書,會讓你少走一些彎路。
作者 約翰.瓦瑞勞 ( John Warrillow )是《富比士》(Forbes)、《時代》(Times) 雜誌、CNN、《華爾街日報》(Wall Street Journal)等媒體競邀的創業家,全美上萬家企業請益的企業導師。他在創業路上耕耘超過20年,成功經營並賣掉四家公司。
本書是採用故事的方式,講述一位廣告公司企業主亞力,因為經營不善想賣掉公司,獲得業界導師泰德的指導,最終讓公司脫胎換骨、由虧轉盈,甚至以超乎預期的價格賣出公司。
書中所傳授的17個贏家法則,很值得創業者一看。
本書的核心要點是:從創業第一天起便計畫打造出有賣相的公司,公司經營模式反而會更健全。創業家不應該整天忙著行銷公司的產品或服務,反而要全心將公司打造成有賣相的搶手貨,才是讓你穩健獲利與隨心退場的王牌!
那本篇就不囉嗦的直接看這17個法則:
第一招
不要包山包海,要做專門生意。假如你專心把一件事做好,並聘請那方面的專才,你的工作品質就會提升,你也會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。
第二招
極度仰賴一家客戶很危險,而且會讓潛在買主打退堂鼓。單一家客戶的進帳占公司營收務必不能超過一五%。
第三招
企業如果有一套銷售流程,推銷會更順利,也更容易擁有掌控權。把產品界定清楚,潛在顧客更有可能掏錢購買。
第四招
不要跟自己的公司劃上等號。假如買主覺得你的公司少了你可能就無法運作,那他就不會出最好的價錢。
第五招
不要變成錢坑。一旦把服務標準化,就要收頭期款或按進度收費,以創造正向的現金流量週期。
第六招
不要怕推掉案子。把超出專業範圍的工作推掉,證明你對專營事業態度是認真。
第七招
花點時間算一算,市場上有機會做成生意的潛在客戶有多少。你要賣掉公司的時候,一定要有這個數字,這樣買主才能估計商機規模。
第八招
兩個業務代表永遠好過一個。業務代表多半是喜歡競爭的個性,所以會想辦法勝過對方。找兩個人來可以向買主證明說,你的銷售模式運作得很順暢,而不是只靠一位優秀的業務代表。
第九招
聘用擅長銷售產品、而不是服務的人。這些人比較有辦法以既有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,而不會答應客戶的要求把產品客製化。
第十招
在轉型為經營標準化產品的那年,別管損益表,就算那表示你和員工都必須放棄年終獎金也一樣。只要現金流量保持穩定與強勁,你很快就會再見到獲利。
第十一招
把公司賣掉前,採用標準化產品的模式起碼要過兩年才會反映在財報中。
第十二招
建立管理團隊,並為他們訂出長期獎勵計畫,以回報他們的個人績效與忠誠。
第十三招
在找仲介時,你既不能是他們最大的客戶,也不能是最小的客戶。你要確定他們懂你的行業。
第十四招
對於提議找單一家客戶來洽談的仲介要敬而遠之。務必要讓公司有人搶著買,並且不要被仲介當成用來討好大咖客戶的籌碼。
第十五招
擴大思考格局。編寫三年的經營計畫,勾勒出你的事業有哪些可能。記住:把你收購旗下的公司會有更多的資源,可以讓你加速成長。
第十六招
假如你想成為有賣相、產品導向的事業,那就要把話說對。用字要改變,像是把「客戶」改成「顧客」,把「公司」改成「企業」。企業網站上或是顧客面對面溝通時,要是有任何訊息透露出你過去是一般的服務型企業,那就要把它拿掉。
第十七招
不要為了在收購後能留下重要員工,而釋出員工認股權。反之,應該採用簡單的留任獎金制度,等公司賣掉後,再以現金獎賞管理團隊。把獎賞分兩期以上支付,而且只付給留下來的人,以確保重要人員留任到過渡時期之後。
以上就是17個贏家法則,另外書中也有收錄了打造沒有你也能蓬勃發展的事業八步驟,就留待有興趣的創業家去研究啦
若本篇心得對你有所幫助,或你也喜歡這本書。
歡迎透過以下通路連結購買本書,你不會有額外損失,但能夠幫助卡內繼續為大家推薦喔。
謝謝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