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你容易分心,總是被其他事情吸引,而一直拖延重要的事嗎?
如果是你一定要讀這本《專注力協定》
作者尼爾.艾歐曾任教於史丹佛商學研究所以及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,教授行為設計。上一本暢銷書《鉤癮效應》成為矽谷新創公司人手一冊的寶典。 《鉤癮效應》在教企業怎麼讓使用者上癮。由他來說怎麼讓我們逃離誘惑找回專注力,應該很有說服力吧。
作者提到一個故事。一位哈佛博士,在耶魯任職的柔伊·錢斯教授。迷上了一台Striiv智慧型計步器。這個計步器可以跟APP結合,能跟其他玩家比賽;用積分來創造線上的世界。
後來她現她一直在繞圈子,反而減少了跟家人、朋友相處的時間。最誇張的一次是她準備上床睡覺了,收到了快閃挑戰,鼓勵她馬上爬20階的樓梯就可以得到三倍點數。完成後又收到多完成一次還可以拿到三倍點數。結果本來打算就寢的她,花了兩個多小時,走了2000階的階梯。
表面看這個案例,是一個看似健康的物品,可能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有害的干擾源。但其實錢斯教授當時是處於壓力很大的狀態,她只是在利用Striiv來逃避現實。
分心的根本因素其實都來自於想逃避不適感的渴望。唯有瞭解自己的痛苦,才能開始控制並且找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負面的衝動。也才能心無旁鶩。
什麼是心無旁鶩呢?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。
那要如何達到?作者指出了四個步驟:一.管理內在誘因。二.替具有吸引力的事騰出時間。三.對付外在誘因。四.用協定替代分心。
一.管理內在誘因
因為分心都來自於想逃避不適感的渴望,且任何讓我們不再感到不適的物件都有使我們上癮的可能,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適感的根本原因。
要找到引發不適感的內在誘因,這四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:1.尋找開始分心前的不適感。2.寫下誘因。3.帶著好奇心探索負面感受。4.提防交界點。交界點指從一件事轉換到另一件事的時間點,例如等紅燈時,等著等著就拿起手機,後來發現自己一邊開車還看著手機。 要對付交界點這種分心陷阱,可以利用「十分鐘規則」的技巧。告訴自己,可以投降,但不是現在,再等十分鐘就好。
找到內在誘因後,我們就可以專注在這上面,說來奇怪,但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負面情緒上時,通常這些情緒就會消散,但正面情緒就會擴散。
重新構思了內在誘因後,就輪到需要專心的任務了。我們可以採用讓我們沉浸在媒體中的同樣神經工程,來讓我們專注在一項索然無味的任務上。在一件事情裡頭尋找別人沒發現的、多元的可能性,也是將無聊和一成不變打破,去發掘隱藏的美麗。
這章最後要談到一個關於意志力的誤解。
心理學家羅伊·鮑梅斯特跟紐約時報記者約翰迪·爾尼一起寫的暢銷書《增強你的意志力》寫到:意志力是有限的。經過一些科學家的實驗,該書的結論是錯誤的。意志力自我耗損的情況只出現在受試者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情況下。
所以我們是不會把意志力用完的。如果目標難以達成的時候,如果還堅信意志力是會用完的,只是提供了一個放棄的藉口。心態跟生理上的依賴有同等的影響力,我們跟自己說了什麼至關重要。替自己貼上缺乏自制力的標籤,就會變得比較沒有自制力。
另外研究也發現,比較懂得自我疼惜的人,感受到的幸福感也會比較強。
我們可以改變跟自己對話的方式來培養自我疼惜的力量。可以想像再幫助朋友一樣的聊天方式跟自己說話。這樣才能用好的達成我們的任務。
另外研究也發現,比較懂得自我疼惜的人,感受到的幸福感也會比較強。
我們可以改變跟自己對話的方式來培養自我疼惜的力量。可以想像再幫助朋友一樣的聊天方式跟自己說話。這樣才能用好的達成我們的任務。
二.替具有吸引力的事騰出時間
你的行事曆反映了你的價值觀嗎?為了要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,你需要騰出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觀。 計畫你一天的時間。可以將重點放在生活的三大領域:你自己、人際關係以及工作。
目標是讓自己的行事曆上頭完全沒有空白,如此一來,你會擁有一個模板,讓你知道每一天想要如何去使用自己的世界。
有了行事曆,也會有無法達成的時候,這時就要反思與精進。定期改善你的行事曆,但是一旦排定了就要執行。
說到時間安排,不要去擔心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,而是去專心在我們能夠掌控的唯一一件事,就是我們投入一項任務的時間。
說到時間安排,不要去擔心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,而是去專心在我們能夠掌控的唯一一件事,就是我們投入一項任務的時間。
在人際關係方面,要排出時間給重要的人,我們最愛的人不應該要獲得剩餘的時間就感到滿足。也不要忘記朋友,缺乏親密的友誼可能對你的健康造成傷害。安排定期的聚會,可以確保重要關係的維繫。
三.對付外在誘因
我們面對分心時所遇到的掙扎,經常就是面對外在誘因的掙扎。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區分外在誘因的好壞呢?秘密就藏在這個關鍵問題的答案裡:這個誘因是在替我服務還是,我在替它服務?利用這個問題讓這些誘因現形,我們再決定這個是能幫助我們的誘因,還是要幫不上忙的誘因。
因為干擾會導致錯誤,如果分心的很頻繁,就無法在工作上展現最好的成果。所以在職場要注意捍衛你的專注力。
開放的空間也容易造成分心,需要專心時要設法讓大家不打擾你。不想被打擾時要發出明瞭的信號。用螢幕標示或是任何其他清楚的線索,讓大家知道你現在心無旁騖。
開放的空間也容易造成分心,需要專心時要設法讓大家不打擾你。不想被打擾時要發出明瞭的信號。用螢幕標示或是任何其他清楚的線索,讓大家知道你現在心無旁騖。
關於讓上班族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的電子郵件。最重要的一則規則是:要減少所收到的郵件,得要減少自己寄出的郵件。
查看電子郵件並不是太大的問題;而習慣性地反覆查看才會造成困擾。可以根據需要給予回覆的時間,替信件貼上標籤,再利用行事曆上安排好的時間回覆。
四.用協定替代分心
心無旁騖不只是把分心拒於門外,也需要讓我們自己保持在狀態內。
預先承諾會幫助我們堅持下去,繼續執行我們事先做好的決定、降低分心的可能性。
(預先承諾是指一項出於自由而作出的決定,其用途以及目的是限制未來的自己。)
預先承諾會幫助我們堅持下去,繼續執行我們事先做好的決定、降低分心的可能性。
(預先承諾是指一項出於自由而作出的決定,其用途以及目的是限制未來的自己。)
採用了另外三項心無旁騖略後,才是進行預先承諾最有效的時機點。
這三項分別是:費力協定、代價協定及身分協定。
費力協定是指提高去執行這些多餘行為的難度,藉此來預防分心。例如不想被手機打擾時,可以借助專注森林這個APP,或是在裝有我們愛吃的垃圾食品的容器上加上鎖頭。
代價協定是指替分心增加成本。這已被證實可以很有效地提供動力。因為人們總是更害怕失去。例如想要減肥,可以跟朋友約定好,沒有達成的話就付他多少錢。
但代價協定有四個要注意的地方:
1.當你可以把導致分心的外在誘因給移除時,代價協定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。
2.當分心的來源是暫時性的時候,代價協議才會成功。
3.要做出代價協定可能很困難。我們會怕去訂定代價協定,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得真的去做那些讓我們害怕的事。
4.在制定代價協定之前,要先學會對自己有同理心。
身分協定是指替自己指定一個稱號,這會讓你更有可能去做出符合這個稱號的行動,并堅持下去。例如說自己是一個「心無旁騖」的人。
身分協定會大幅影響我們的行為。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誰,這樣的看法會影響我們做出哪些事。
身份協定是一種預先承諾,承諾要建立某個自我形象,你可以根據你的身份認同來行動,借此來預防分心。
這本書的前半部滿滿都是金句,也提出很多故事、最新的研究,且具體可行的步驟。後半部則是具體再談到如何在職場心無旁鶩、如何培養心無旁鶩的小孩及關係。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,如果需要專注,真的建議找來一看,一定會有收穫的。
若本篇心得對你有所幫助,或你也喜歡這本書。
歡迎透過以下通路連結購買本書,你不會有額外損失,但能夠幫助卡內繼續為大家推薦喔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