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對學習比較有興趣,或是對背單字有需求的人或多或少,都有聽過遺忘曲線。
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有關遺忘曲線的應用及誤用。

 

遺忘曲線全稱艾賓浩斯遺忘曲線。很多背單字的APP都會利用遺忘曲線設計複習頻率,幫助記憶。以達到最省力、最少複習次數把單字背熟。

 

艾賓浩斯透過科學研究,發現人的遺忘特徵,對剛記住的內容在短時間內遺忘最快,之後遺忘速度慢慢減緩。剛剛背誦的內容,過了20分鐘後,就只剩下約58%1小時後還剩約44%9小時後又減少到約36%,然後遺忘速度逐漸減緩,一天后剩約34%的記憶,2天后剩約28%6天后約25%,一個月後還能保留有約21%的記憶。

Ebbinghaus’s_Forgetting_Curve

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:遺忘曲線(Forgetting curve)是用於表述記憶中的中長期記憶的遺忘率的一種曲線。這一曲線最早由心理學家赫爾曼·艾賓浩斯通過自己的實驗提出。在這一實驗中,艾賓浩斯使用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。通過記憶這些字母組合,並在一系列時間間隔後檢查遺忘率,得到了這一曲線。因此,這一曲線又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。

 

看了上面的定義,有發現一個重點嗎?實驗利用的是無意義的的字母組合。但是我們要背的單字,要記的事情通常都是有意義的。

 

另外還有一個錯誤,就是對於遺忘曲線上的百分比代表意思的誤解。這個百分比,不是代表忘記後還能想起多少,而是還有多少記憶保留,因為記憶不是只有記得跟不記得這兩種狀態。

記憶保留是指你還沒有全部忘記的部分,即便複習時一個字都想不起來了,但經過提醒和複習又可以完全背誦了。這次“複習”所需的時間(或重複次數),跟第一次學到能背誦所用的時間(或重複次數)比較,會有所減少。這個“減少的時間”,才是“記憶保留”。

 

因為忽略了上述的兩點,所以以遺忘曲線去設計的艾賓浩斯記憶法(首次記憶後的第20分鐘為“複習點1”,1小時為“複習點2”,9小時為“複習點3”,然後是1天,2天,6天,31天等時間點複習)效果也就不太理想了。

 

但這個方法還是有好處的,它可以提醒我們記東西不是一次就能記熟,還是要複習才能上手。至於有沒有更好的背單字方式?就留到下次再說了,再講下去就太長了,不是講重點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講重點的卡內 的頭像
    講重點的卡內

    講重點的卡內部落格

    講重點的卡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